資料來源:周祝瑛(2000)。猪肉攤上的教育家。臺北:南宏。

   

 

適時教導下一代如何面對愛與被愛

 

  幾年前,清華大學研究生「下毒案」徐姓同學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出:「會動這個念頭,完全是情感上無法控制;會做這件事,就是情關走不過去。」這一段話正說明了在我們教育過程中,長期忽略教導學生情感世界的認知與技巧。

 

    心理學家馬斯洛談到人的五種基本需求為:生理、安全、愛與被愛、尊重以及自我實現。這些需求會隨著成長與前一階段需求的滿足而逐漸提高其層次,且彼此間有所關聯。既然「愛與被愛」是人類基本需求之一,尤其到了青少年階段,更是情竇初開,對愛憧憬。然而我們的教育非但無視於青少年該方面的需求,甚至往往加以否認或禁止;不但不能適時予以輔導,告訴孩子們如何面對愛的問題(當然也包括對性問題的處理),了解他們的需求,承認情愛是成長過程中極為自然且需要學習的一件事,而不是避而不談,錯過了原本可以很人性化、很有同理心地兩代溝通機會。於是在學校不教、家裡不談的情況下,社會中的媒體又經常給予誇張、錯誤的示範,結果年輕人不懂得如何談情說愛,遇到情感挫折走上極端,徐姓同學其實只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已。

 

    大學通識課中,有一門「兩性教育」經常修課爆滿,除了教師講授精彩外,更重要的是同學們極為需要!大學生說:從小到大,讀了那麼多書,上了那麼多課,就是沒有人告訴他們如何好好地談戀愛,怎麼樣去和異性相處……。在升學主義智育優先的影響之下,犧牲的何只是功課不好的孩子!如果沒有一套完整的人的教育,去教導我們的下一代如何去愛與被愛,那麼更多類似不幸的事件恐將繼續發生。

 

(原刊於中國時報時論廣場,民84•10•1415版)

 

 論文及著述     目錄自序